![]() |
---|
近日,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认真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,助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,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增长点,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,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正式发布《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。
热泵是一种高效能量转换装置,通过消耗少量电力将低品位热能转化为高品位热能,可有效解决生产生活用热需求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。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,有助于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,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增长点,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、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。
经过各方共同努力,力争到2030年,热泵生产制造和技术研发能力不断增强,重点热泵产品能效水平提升20%以上,大功率高温热泵、高效压缩机、新型制冷剂等核心技术取得突破,热泵建筑应用面积和热泵机组装机容量持续增长,热泵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,国际竞争优势不断扩大。
结合行业特点拓展热泵应用场景,用于石油化工行业蒸馏、精炼、分解、聚合等工序供热,纺织印染行业染色、印花、定型等环节高温加热,食品加工行业烘焙、烤制、蒸煮等加工环节供热,造纸、医药等行业纸浆及药物材料加热烘干,建材行业陶瓷制品烤制等。
推动热泵生产制造企业提升热泵整机和关键部件设计水平,推动热泵产品小型化和易安装化。提高生产效率和制造水平,进一步提升热泵产品性能和能效。实施热泵生产线绿色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改造,降低产品碳足迹。
引导热泵生产企业加快淘汰含氢氯氟烃(HCFCs)制冷剂,限控氢氟碳化物(HCFCs)使用。加大自然工质、氢氟烯烃(HFOs)等新型低增温潜势(GWP)制冷剂及其应用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,提高新型制冷剂与热泵系统的匹配度。严格控制热泵生产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制冷剂的泄漏和排放。积极推动制冷剂回收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。
推进热泵智能化运维管理,优化热泵运行调控能力。引导热泵生产企业由设备供给商向系统集成商转变,健全安装、运维队伍与服务体系。充分发挥行业协会、研究机构等专业化力量,开展面向企业和用户的政策宣介、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。
加大先进技术和关键装置研发力度,加快热泵低噪声、大容量、高能效、高效除霜等关键技术攻关。鼓励热泵与太阳能、蓄热多能互补应用。支持热泵相关领域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,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。
支持将热泵技术应用纳入地方供热规划。
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,强化货币、信贷等金融政策支持,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,积极支持热泵推广应用和更新改造等,鼓励相关单位选用高效先进热泵设备。
完善热泵绿色低碳设计、生产、测评、安装、运行维护、回收拆解等全链条标准体系。探索建立统一的建筑采暖和生活热水设备能效标识体系。推动建筑领域热泵应用标准研究和热泵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。
发挥我国热泵产业资源、技术、品牌优势,推动建立国际热泵产业合作平台。
传统痛点:传统热风干燥能耗高(如电加热、燃气)、温度波动大,易导致食品营养流失或色泽变化。
热泵优势:通过回收余热,热泵干燥机能效比(COP)可达3-5,节能30%-50%;低温干燥(40-60℃)可保留果蔬、肉类等产品的风味和维生素,适合高附加值产品(如冻干食品、中药材)。
精准控温需求:乳制品、果汁等需在特定温度(如72-85℃)下保持一定时间以杀灭微生物。
热泵方案:热泵系统可稳定提供高温热水(80-90℃),替代传统锅炉,避免温度超调风险,同时减少能源浪费。
快速降温需求:熟食包装前需快速冷却至4℃以下以防细菌滋生;速冻食品(如饺子、冰淇淋)需-30℃以下环境。
热泵角色:热泵制冷机组可在低温环境下高效运行,配合冷库或速冻隧道,比传统压缩机节能20%-30%。
清洁能源替代:部分包装机械需高温蒸汽清洗设备(如灌装机管道)。热泵蒸汽发生器可提供120℃以上蒸汽,比电加热节省60%能源。
在政策引领下,食品加工机械行业将加速向绿色化、智能化转型。热泵技术凭借高效节能优势,深度赋能干燥、杀菌、速冻等核心环节,助力企业降本增效。随着标准体系完善与国际合作深化,行业有望突破技术壁垒,抢占全球低碳市场先机,为“双碳”目标注入强劲动能!
微信公众号
IFPE食机展会
阅读更精彩!